close

所謂的優秀企業,是指「更容易長期產生高資本報酬率的企業」。 

最常見的四種「誤判護城河」:

1.     優異商品:優異的商品可以拉抬短期績效,但通常無法形成護城河。例子:乙醇。

2.     龐大市佔率:該問的問題不是企業是否有高市佔率,而是企業如何達成高市佔率,如此可以檢視現在的主導地位是否能抵禦外來競爭。例子:柯達、通用汽車。

3.     卓越執行力:企業的成功只是因為比同業經實,很可能它是在非常艱困與競爭激烈的產業裡營運。而效率是讓企業蓬勃發展的唯一方法。例子:

4.     傑出管理者:管理者來來去去,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寄予厚望的傑出管理者三年後是否還在公司。且研究顯示管理者對企業的影響並不如想像中大。

企業的四種護城河:

1.     無形資產:企業可能有無形資產,例如品牌、專利或法規授權,讓它得以銷售競爭對手無法跟進的產品或服務。

不管大家對品牌如何熟悉,只要品牌無法提供定價能力或提高顧客忠誠度(只要競爭對手降低價錢,將造成營收降低及獲利衰退),它就不是競爭優勢。

無法創造高資本報酬率的法令核准(煉油廠不是,砂石場是),它就不是競爭優勢。

容易遭人提出異議的專利組合(企業的專利組合不夠多元化,獲該企業無後繼專利接替)它就不是競爭優勢。

2.     轉換成本:企業銷售的產品或服務可能讓顧客難以割捨,因此衍生顧客轉換成本,讓公司有定價能力

企業讓顧客難以改用競爭對手的產品或服務時,就創造出轉換成本。顧客比較不可能轉換時,企業就可以要求高一點的價格,維持高資本報酬率。

轉換成本種類:與顧客的事業緊密結合(QuickBook挑戰微軟)、金錢上的成本(甲骨文的資料庫)、重新訓練的成本(AutoCAD)、風險成本(精密鑄件的渦輪葉片)。

3.     網絡效應:有些幸運的企業因為網絡經濟而受惠,這是一種很強大的經濟護城河,可以長期封鎖競爭者。(e-Bay、office)

節點效應:網絡型事業只要多投入50%的資金,節點數將從190成長到435,成長近乎130%。但網絡效應有地域性,(奇摩拍賣在台灣打敗e-Bay)。

4.     成本優勢:有些企業有源自流程、位置、規模或取得獨特資產的成本優勢,讓他們得以用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,提供商品或服務。

成本優勢的來源:

a.      較便宜的流程:競爭對手模仿低成本或自行開發新流程後,成本優勢通常會跟著流失。(西南航空)

b.     較好的位置:成本優勢比流程更好,這類優勢重點在於又重又便宜(價值重量比比對手佳),而且又在產地附近消耗(砂石場、垃圾場)。

c.     獨特的資產:這類優勢是可取得全球獨特的資產,通常只有大宗物質的生產者有這樣的優勢。(礦產、巴西的阿拉克魯士紙漿生產公司)

d.     較大的規模:企業的絕對大小沒有比競爭對手的相對大小來的重要。經濟規模何企業作什麼事業無關,但經濟規模可以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。(台灣的有線電視、天然氣)

護城河受到侵蝕

1.     遭到取代:數位相機取代軟片及寶麗來。

2.     產業結構改變:超商取代原有雜貨店、東歐及中國的廉價勞力興起。

3.     不好的成長:經營者不善處理盈餘亂投資。

4.     客戶不願支付高額成本,轉向廉價的替代方案

5.     重大的意外事件,企業在一夕間毀滅。

尋找護城河流程

1.     企業有穩定且高的資本報酬率嗎?

2.     企業有一種或多種的競爭優勢嗎?

3.     企業的競爭優勢有多強大、時間可能持續多久?

自我結語:

本書提到很重要的觀點:「所謂的優秀企業,是指『更容易長期產生高資本報酬率的企業』」

此觀點與巴菲特在年報中尋找企業條件的第2點持續穩定的獲利、第3點高股東報酬率完全符合。

書中採用的初步篩選方法:10年的淨利率、ROA、權益乘數、ROE追蹤。(台灣的網頁資料以8年較常見,也有4年的)

將四種比率一起看的結果可看出企業的報酬率是否提高或衰減,而提高或衰減的原因是源於負債或是盈餘。找出穩定獲利的企業後,再來要做的功課就是找出,企業為何能持續獲利的原因,以及分析企業能維持優勢的時間。

本書提到的觀點確實讓我耳目一新,但這終究是投資中模糊的一環。一切的判斷都是主觀的,並無客觀的數據可供參考。做完初步的篩選後,還是得找出企業的護城河,這就難了...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utri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